2011年12月26日 星期一

生兒育女示意圖


示意圖


  1. + 是男孩,- 是女孩;1 ~ 12 是農曆月份,18 ~ 45是母親虛歲。
  2. 此表月份以農曆為準。
  3. 此表是科學院在皇宮發現的,沒有文學說明,經千人驗證無誤,請大家積極參加實驗,將對計劃生育有宜,
  4. 如遇閠月如何處理,有待解決。
  5. 僅供參考

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

飲食20個金標準

專家總結健康飲食20個金標準:達不到5條需注意︰

每個人每天都在吃飯,但並不是所有人都會科學地吃飯。為此,《生命時報》記者邀請天津營養學會名譽理事長付金如、北京中醫藥大學養生室教授張湖德、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營養師宋新等幾位專家,一起總結出20條健康飲食的“金標準”。專家指出,這20條中若能達到12條,就算得上達標;若在5條以下,需引起注意,及時糾正。

1.吃飯時挺直腰背。人們吃飯時身體處於放鬆狀態,很容易含胸駝背。殊不知,這會使食道和胃部受壓,影響消化。此外,在矮桌前吃飯、坐在沙發上以及蹲著吃飯,都會造成腹部受壓,影響消化道的血液迴圈,久而久之可引發胃病、影響心肺功能。正確的進餐姿勢是:挺直腰背,讓胃部不受任何壓迫。 (跟做人一樣,腰皮要挺直,但誰會做得到呢?)

2.特別餓時喝點粥。人在極度饑餓時食欲特別強,看到什麼都想吃。其實,此刻胃腸消化功能已經受損,如果大吃大喝很容易造成食滯。特別餓時,應少量進一些半流食,如粥、面或米線,然後再慢慢恢復正常飲食。尤其注意,特別餓時別進食牛奶、豆漿、優酪乳和白薯,可能引起消化問題。 (吃點有營養的吧)

3.兩餐間隔4—6小時。兩餐間隔太長或太短都會對人體造成影響,太長會引起高度饑餓感,影響勞動和工作效率;間隔時間太短,消化器官得不到適當的休息,影響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裏停留的時間大約是4—5小時,因此,兩餐間隔4—6小時比較合適。 (得閒Tea 一 Tea,快活過神仙)

4.先吃愛吃的食物。桌上的菜,肯定有你偏愛的和不喜歡的,此時該先吃哪個?專家提示,先吃自己喜愛的食物,這會讓你在情緒上獲得滿足。愉快的心情能較快地產生飽脹感,避免吃得太多。

5.飯後別馬上用腦。飯後,體內的血液會集中流向消化器官,大腦相對缺血。此時用腦會引起精神緊張、記憶力下降等問題,還可能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幾率。因此,一定要在飯後休息半小時以上再進入工作狀態。聽聽音樂、散散步都是不錯的選擇。 (飯後睡一睡,好過做元帥…嘻嘻)

6.吃飯時不談掃興的事。俗話說“食不言,寢不語”。吃飯時說話會使咀嚼食物的次數減少、唾液分泌減少,從而影響消化功能。美國一項最新研究則指出,就餐時談討論複雜或令人掃興的問題,會影響人的食欲和消化,可以談論一些簡單愉快的話題。 (人們最喜歡東家長,西家短的啦!)

7.早飯吃熱的。晨,人體內的神經及血管都還處於收縮狀態,此時如果吃冰冷的食品,可能使消化系統發生痙攣。中醫認為,早餐應該吃熱食,保護胃氣。建議早餐選擇熱稀飯、熱麥片、熱豆漿等,再配上包子、麵包等幹主食。 (會煮東西吃,真好)

8.飯後半小時再喝茶。飯後不宜立即飲茶,否則會沖淡胃液,影響食物消化。同時,茶中的單寧酸和食物中的蛋白質混合後會產生不易消化的凝固物質,給胃增加負擔。飯後半小時再喝茶,能促進消化吸收,起到殺菌消毒和護齒的作用。 (偷得浮生半日閒)

9.晚上別吃冷飲。晚上7點後,人體體液代謝下降,此時吃涼的食物,尤其是冷飲,不易消除疲勞還會影響睡眠。 (那就喝熱的吧)

10.飯後甜點要少吃。正餐已獲得了足夠的糖分,如果再吃甜點,人體會吸收多餘的葡萄糖、澱粉。吃過油膩的東西後尤其不要吃甜點。 (盡量吧!飯前吃又如何呢?)

11.多吃深色蔬菜。深色蔬菜是指深綠色、紅色、紫紅色的蔬菜。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天應該吃一斤蔬菜,其中深色蔬菜應占到一半以上,其維生素C含量比淺色的高一倍。舉例來說,深紫色茄子與淺綠色茄子,紫色洋蔥與白色洋蔥,紫甘藍與捲心菜,紫薯與紅薯、白薯,前者的營養價值都顯著高於後者。 (多菜少肉)

12.動、植物油混著吃。光吃植物油會促使體內過氧化物增加,加快人衰老,還會影響人體對維生素的吸收,增加乳腺癌、結腸癌發病率。而動物油含有對心血管有益的多烯酸、脂蛋白等。專家提醒,用1份動物油、2份植物油製成混合油,可以取長補短。 (中庸之道)

13.吃飯環境要安靜。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研究顯示,隨著雜訊增大,受試者感受食物甜味和鹹味的敏感度降低。研究還表明,嘈雜的就餐環境會使人的味覺變遲鈍。專家建議吃飯時不要選擇環境嘈雜的餐館,有輕柔音樂做背景可以讓人吃得更香。 (keep quiet, please)

14.別一個人吃飯。單獨進餐容易產生不良情緒,而且飲食單調,會造成營養失衡。和同事、家人一起吃飯,心情舒暢,胃液的分泌也相對旺盛,可使食物儘快地消化和吸收。此外多人一起吃飯,食品種類也多,每種吃一點容易達到營養平衡。 (找個人來陪,往哪兒找呢)

15.骨頭湯加點醋。人體對鈣的吸收利用受到多種因素制約。含鈣豐富的食品有牛奶、雞蛋、骨湯、魚蝦、黃豆等。胃腸道的酸度不足會影響鈣的吸收。因此,烹調食物時適當放些醋,可使食物中的鈣轉化成容易被吸收的醋酸鈣。 (噢!骨頭也要吃醋)

16.每天吃一次纖維食品。人體攝取了多餘的脂肪和蛋白質,與大腸桿菌作用,會變成有害的腐敗物。纖維質可把它們包圍並排泄掉。因此,每天最好吃一點粗纖維食物,如燕麥、糙米、薏米、紅薯、玉米等。 (我有呀)

17.多嚼硬的食物。根據年齡不同,可適當補充一些硬的食物,如水果、甘蔗、生黃瓜等。這是因為較硬的食物要費勁去嚼,當咀嚼的次數增多或頻率加快時,大腦的血流量明顯增多,活化了大腦皮層,起到防止大腦老化和預防老年癡呆症的作用。 (會掉牙嗎?)

18.細嚼慢嚥。細嚼慢嚥有助於消化,專家建議,每吃一口飯就放下筷子,集中注意力在嘴巴的咀嚼上,每一口都要細細地咀嚼30次以上。 (慢慢地享受,誰跟你搶呀)

19.少吃鹽。新版美國飲食指南建議,每人每日所攝入的食鹽量應減少至2300毫克(約一茶匙)以內。而那些年齡超過51歲以及患有高血壓和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人,每日所攝入食鹽量應減少至1500毫克以內。 (還是省點吃,不用搶著買啦)

20.調味品別濫用。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的研究顯示,桂皮、小茴香等天然調味品中都或多或少含有黃樟素,它可引起肝癌。多吃不僅會口幹、咽喉痛、精神不振,還容易導致胃酸分泌過多和胃脹氣。因此,在烹製食物時不要過度使用。 (自已看著辦吧!)


Source: Cindy Li

日常食物百科全書 (Food Guide in Chinese)

如果你對食物想進一步瞭解,介紹一個你非看不可,資料相當豐富的網站。內容由香港餐務管理協會提供, 包括各類食物主要供應季節,食用及選購方法,適宜和忌用人群,食物相宜與相尅,營養資料及指標等等。 Click 網址: http://www.fooddb.com.hk/ 或 直接點擊以下任一食物便可看介紹。

蔬 菜
大白菜小白菜菜心芥蘭莧菜紅莧菜芹菜西芹蕹菜西洋菜茼蒿菠菜油麥菜豆苗椰菜唐生菜西生菜韭菜椰菜花西蘭花大豆芽綠豆芽辣椒甜椒茄子番茄節瓜冬瓜南瓜青瓜老黃瓜佛手瓜涼瓜絲瓜

水 果
西柚檸檬青檸青葡萄黑葡萄紅葡萄番石榴士多啤梨奇異果楊桃龍眼冬棗車厘子油甘子枇杷果芒果雪梨香梨蘋果網紋瓜木瓜哈密瓜西瓜菠蘿番荔枝紅毛丹火龍果椰子牛油果榴槤香蕉大蕉

家 禽
雞胸雞翼雞鎚雞髀雞腳雞肝雞心雞腸雞腎鴨胸鴨翼鴨全腿鴨掌鴨舌鴨腎鵝胸鵝翼鵝腎鵝掌鵝肝鴿鵪鶉鷓鴣火雞火雞腎泰安雞康保雞龍崗雞三黃雞竹絲雞清遠雞??美雞

肉 類
豬髀肉豬腩肉豬頸肉梅頭肉豬柳豬踭肉豬肉排骨唐排腩排豬扒(帶骨)豬手蹄豬舌 豬皮豬耳豬腳豬肚肥牛肉肉眼牛臀肉牛肩肉牛牛腩牛柳西冷牛脷牛尾牛筋羊排羊前腿肉羊後腿肉燒乳豬燒豬叉燒豬肉牛肉羊肉

水 產
車蠔鮮鮑響螺東風螺跳螺帶子花蛤扇貝青口蟶子貴妃蚌象拔蚌魷魚墨魚基圍蝦花蝦大虎蝦大蝦瀨尿蝦琵琶蝦花龍蝦杉龍蝦珍珠龍蝦澳洲龍蝦花蟹紅蟹三點蟹肉蟹膏蟹黃油蟹亞拉斯加長腳蟹大閘

Please enjoy yourself!

Source: Cindy Li

2011年11月10日 星期四

每天10分鐘就能變年輕(「敲打腳尖」運動)




── 張俊峰﹝韓國人﹞,景象新聞社前社長,國學院常任顧問

二00五年秋天,和朋友們一起打完高爾夫回家,從車上拿高爾夫桿的時候,一不小心跌坐在地上。這一跌,讓我親身體驗了「年過七十膝蓋變得脆弱,腿部肌肉無力」的說法。膝蓋脆弱,上下樓梯就會覺得吃力。偶然一次機會,去了丹學修練中心,一位老師讓我每天試著做二百次的「敲打腳尖」。敲打腳尖是一個非常簡單的運動,只要伸直雙腿,把兩腳的腳後跟靠在一起,兩腳的大姆趾互相碰撞即可。做二百次大約需要兩分鐘,剛開始做的時候,兩分鐘是那麼的漫長和無聊,但是既然下定決心,就一定要堅持下來,於是一有時間就會做。

兩個月過去了,不但是膝蓋,就連腿部都感覺變得更有力量了,行動也變得敏捷了。以前每次打網球時,大腿和小腿肚都無法放鬆,還會經常抽筋,而且第二天兩腿會變得非常酸痛,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症狀竟然消失了。

體驗到了敲打腳尖的效果,我就對敲打腳尖運動越來越感興趣了。

據說敲打次數越多效果越好,於是我就將每天的二百次增加到五百次, 五個月後,又增加到每天的一千下。現在是一天不做都會覺得不舒服。

因為膝蓋問題才開始的敲打腳尖運動,現在不但讓膝蓋痊癒了,而且感 覺身體也比十年前更健康了,排便正常了,臉色也更好了。遇到熟人,他們都會說:「您是有什麼好事啊?怎麼臉色這麼好看?」、「您最近 吃什麼補品呢?」 。

七十多歲的人們聚在一起,不免要經常談到健康問題,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告訴大家「敲打腳尖」運動。最近,這個運動在朋友間非常受歡迎,每天都會有諮詢電話打來,問的最多的問題是:「每天一千個怎麼做啊?」。於是,我就將我的方法告訴了他們:剛開始,在嘴裡數著。過了一段時間,就開始用手錶設定十分鐘的時間,看看能做多少。在一般的情況下,十分鐘可以做一千二百次左右。如今連時間都不計算了,看電視的時候、看報紙的時候、聽廣播的時候,只要一有空就做,這樣下來,每天能做三千次左右。

現在,周遭的朋友們都開始讚嘆敲打腳尖的效果。我有一個朋友,他晚上睡覺的時候,每兩個小時就要上一次廁所,做了敲打腳尖的活動後,每天晚上都能安穩地睡上五個小時。還有一個朋友做了之後,覺得自己的頭腦比以前變清醒了,集中力提升了,思緒變得敏捷了。

不久前,我開車去一個朋友家下圍棋,離開他家時忘記了帶眼鏡,急忙掉頭準備回去拿眼鏡,在十字路口等紅綠燈的時候,我發現自己竟然能清楚地看見對面街上的標誌 ── 以前不戴眼鏡是看不到的!於是,從那時開始,我平時就不戴眼鏡,雖然沒有特別去測量過視力,但明顯覺得視力比以前好了很多。

我做敲打腳尖運動二十個月來整體的感受是:運動沒有必要做很多種,只要持之以恆地堅持某一項運動,就一定會看到它所帶來的效果。我的身體、我的心情每天都在變得更年輕,希望我的親身體驗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敲打指尖






  1. 將雙手放在身後支撐身體,使背部﹑腰部伸直,全身放鬆地坐著




  2. 將雙腳的腳跟併攏,遐打指尖





  3. 敲打的角度越大,速度越快越好





  4. 從最初的100個開始,不斷增加數量





  5. 動作結束後,留意腳尖的感覺





  6. 敲打腳尖,舒緩膝蓋疼痛






對於用腦過度的上班族和學生們非常有必要做下肢運動,敲打腳尖就是很好 訓練下肢的運動。





透過敲打腳尖可以使微血管得到擴張,全身的氣血循環順暢,手腳變熱。聚在頭部的火氣降到下半身,頭腦變得清醒。身體變得輕鬆,有助於睡眠。關節脆弱的人持續做這個運動,可以消除膝蓋的寒氣,緩解股關節和骨盆的疼痛。





這個動作可以坐著電視的時候進行,也可以在床上進行。持續練習,努力達到每次做一千目標。








Source: Cindy Li